湖南蔡氏文化传播网

主办单位: 湖南蔡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微信网站

微信

蔡氏家风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蔡氏渊源

作者:蔡氏文化传播网 时间:2024-03-18 15:45:41 点击量:70

蔡氏自古名人辈出,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,留下光辉的业绩,他们的高风亮节为中华蔡氏树立风范,也为莆田蔡氏族人树立家风。周时的宰相蔡仲,建立蔡国,于河南上蔡,推动蔡氏繁衍发展。东汉造纸的蔡伦,在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“蔡侯纸”,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。时文学家、书法家蔡邕,他校正了经籍的错别字,并把经文镌刻于碑,称“熹平石经”。女诗人蔡文姬,早年丧夫,所作《悲愤诗》今尚流传;宋代庆历名臣蔡襄,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,还有著数伦的科学家蔡沈,提出天地万物皆由数生之说,他万物归数的观点,跳动着科学的脉膊;清代文华殿大学士蔡新,笃守理学原则,为朝廷表率;还有蔡锡勇,精通速记术,并应用翻译,为中国速记的创始人;近代蔡锷将军,举旗讨袁,**帝制,再造共和;蔡廷锴将军,北伐名将,十九路军副总指挥;以及现代蔡和森、蔡畅等革命先辈。莆阳蔡氏后人把其编为民歌传颂,其民谣赞曰:
周公封孙胡于蔡, 河南上蔡纪元来。
东汉蔡伦发明纸, 开辟“文载”新时代。
蔡邕勘校定经籍, 熹平“石经”传播开。
文姬才女多磨难, 悲愤诗篇今犹在。
蔡襄书法宋第一, 蔡沈数论开“学脉”。
蔡新文华大学士, 笃守理学立表率。
锡勇速记创始人, 北伐名将蔡廷锴。
蔡锷和森姐妹俩, 丰功伟绩青史载。
宋代北方蔡姓人向吴越大播迁,始于靖康、建炎年间。北宋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金兵铁骑南下,攻陷汴京,俘虏了大宋的徽、钦二帝和后妃、皇子、将臣、百姓等1O余万人北去,北宋灭亡。这10余万之众中间,不会没有蔡姓人氏,但因史无详载,这里只好付之阙如。公元1127年,宋康王赵构在南京(今河南商丘)即皇帝位,改年号建炎,重建宋政权。不久,赵构为金兵所逼,无法在北方立足,于是率领宗室、朝臣逃至扬州。此后,金兵数次南下追击,赵构被迫渡江居建康(今南京),立足未定,又在金兵的追击下继续逃命,几经反复,最后定都于临安(杭州),史称南宋。
在此期间,金、宋反复争夺中原,战火燃遍大江南北,中原百姓为避战火而再次大规模南迁,又有许多蔡姓人卷入其中。如建炎四年,程昌率蔡州(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)军民数千人迁入鼎州(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)。据有关资料统计,自宋建炎以来至绍兴十一年(公元1141年)的15年中间,大约有500多万北方移民定居到江南。他们从江淮直至汉江各渡口陆续南下,流落于南方各地,由北方南下的蔡姓人,主要寓居于今天的江苏、浙江地区。
在众多南迁的蔡姓人中,较有代表性的一支为北宋蔡源家族。蔡源字济夫,号世洪,北宋新蔡人。据新编《新蔡县志》称:蔡源“祖父清之,字巨源,官吏部尚书。蔡源于崇宁二年(公元1103年)中进士,娶妻徽宗长女为驸马(按:此句系附会之辞),政和间任秘书郎、直焕章阁学士,自此徙家于汴。靖康之变,金人陷汴京掳徽、钦二帝,中原大乱,携家随高宗赵构护驾南迁,侨寓临安”。
又根据有关家谱记载,蔡源于宋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携家南渡,流落到杭州,因时局混乱,未及安家置业,就于绍兴二年(公元1132年)去世。他有三个儿子,分别叫维孟、继孟、承孟,他们皆受父训:不能灭金复宋,永不做官。蔡源死后,当时因金人占据中原,南北战事不断,不能归葬,其长子蔡维孟就把蔡源的灵柩暂寄于杭城涌金门外,让他的两个弟弟留在杭州守护,自己则外出寻找合适的定居地。他行至西洞庭山消夏湾(今属苏州),见该处山水形势胜绝,认为是块风水宝地,于是就在那里购置田宅,安家立业。绍兴十二年,蔡维孟把母亲从杭州接来居住,打算明年将父亲的灵柩迁葬于此,不料尚未成行,忽然一病不起,不久即离开人世。蔡维孟有二子:日祈、日新;三孙:克弘、克昭、克信。
蔡维孟的弟弟蔡继孟、蔡承孟感念兄长遗志,又以先人尚未人土为安,遂移父柩葬于杭州玉泉池西阜。之后,蔡继孟迁居到湖州乌程(今浙江湖州市境);蔡承孟留在杭州守护父坟,死后亦葬于杭。蔡承孟的儿子蔡日沂,于父亲死后徙居湖州之德清。
关于蔡源南迁史迹及其后代在江南的发展情况,在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蔡姓家谱中多有反映。如明代吴县人蔡羽为本族写的族谱序《畅坞宗支引》中说:“余家蔡氏,其先汴人,始祖世洪,宋秘书公,扈跸高宗,南迁淳安。秘书三子,太伯(蔡维孟)居苏西洞庭,仲伯(蔡继孟)居杭,季伯(蔡承孟)居湖。畅坞蔡氏,仲伯公六世孙讳缨者,由杭徙湖,由湖徙是。夫蔡自南迁以来,家南方者始多,今苏、杭、吴兴、常镇、昆、虞,大小乡村无虑数百,不谋同辞,咸称秘书之后……”(引自《嘉庆七年蔡一璋等修洞庭畅坞蔡氏宗谱》)。
蔡羽其人,据《万姓统谱》载:蔡羽,字九逵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,然非其志也,故每自称林屋山人,又称左虚子。蔡羽平生好古文辞,自视甚高,自称作诗著文,非先秦两汉不为师法。他在当时小有名气,有人评论说他的诗歌有点儿像李贺,他却嗤之以鼻,说:。我做诗向来求出魏、晋以上,此人竟然说我像李贺,哼!”著有《林屋》、《南馆》二集。明代文征明撰有《蔡先生羽墓志》,说:。先生讳羽,字九逵。其先家陈留,宋南渡时,秘书郎(蔡)源自大粱徙杭州,又自杭州徙吴。居太湖之包山”。此墓志印证了蔡源于建炎年间由开封南迁浙江的史实。
蔡源是建炎南迁的蔡姓人中比较典型的一个,他的后代子孙繁衍茂盛,分支众多。到明清时期,蔡源的后裔除散布于吴越各地外,还有辗转迁徙到安徽的凤阳、泗州、毫州以及湖南、四川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者,如今已散布南方各省,远达台湾和东南亚地区。由于蔡源的后裔分支遍布江南诸省,明清时出了许多名人,影响较大,因此他被后世的许多蔡姓人尊为宋代“南渡始祖”。
两宋交替之际,还有一支蔡氏从洛阳南迁入浙江。据清嘉庆十一年(公元1806年)浙江《乌岩蔡氏宗谱》载:该族始迁祖名蔡本,世居洛阳。唐天宝之乱时,蔡本随父寓居会稽,后遣其子返回原籍。蔡本七世孙蔡弘,北宋宣和中官参知政事,建炎三年偕族南渡,卜居诸暨乌岩。到南宋末年,该族有一支分迁于诸暨孝义、长宁。另据清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蔡桦等纂《暨阳孝义蔡氏宗谱》说:一世祖蔡良,西汉刺史,为洛阳始祖。二十九世祖蔡宏(嘉庆谱日弘),宋徽宗时官参知政事,建炎初举族南渡,卜居诸暨乌岩,为南迁始祖。三十五世祖蔡尧仁,宋末元初自乌岩迁邑之孝义乌山。清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蔡小波等辑《暨阳长宁蔡氏宗谱》称:始迁祖蔡尧正,为蔡本十世孙、蔡宏曾孙,宋元之间自乌岩迁居长宁步溪。这些记载都说明,浙江东部有一支蔡姓是宋建炎年间从河南洛阳一带迁来的,他们于宋元之际曾再度分迁,到明清时发展成为茂族。
自北宋灭亡直到南宋末年,定居于江南的部分蔡姓因人口增加等因,开始由迁居地再向四外分迁。特别是南宋末年,蒙古军南下,受战火波及,这些蔡姓人又陆续由江浙一带移居福建,还有辗转迁到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的。关于他们的播迁情况,在后世的蔡氏家谱中也有反映。例如:浙江暨阳东阳蔡氏:清咸丰元年(公元1851年)蔡德沛纂修《东阳蔡氏宗谱》称:始祖蔡襄,五世祖元定,六世祖沉,蔡沉于宋嘉定问自福建建阳迁居浙江暨阳乌岩。沉子蔡幼孝,于宝庆年间由乌岩徙居东阳白峰溪口。
暨阳孝义蔡氏:清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2年)《暨阳孝义蔡氏宗谱》载:该族一世祖名蔡绂,为五代时人。原居新昌石城(今浙江东境),越九世而徙居诸暨。其后有蔡凯,系蔡绂十三世孙,于南宋末年迁诸暨之孝义月陇,为孝义蔡氏始迁祖。
东阳城头蔡氏:清光绪十七年(公元1891年)浙江暨乌《东阳城头蔡氏宗谱》称:始祖蔡仁贤,系蔡用之之子,世居钱塘,北宋淳化间徙居暨阳乌岩。六世孙蔡彦环,宋绍兴八年迁居东阳城头,为始迁祖。
暨阳紫岩蔡氏:1920年《暨阳紫岩蔡氏宗谱>称:始祖蔡勋,汉平帝时为鄢令。始迁祖名蔡起,为蔡勋四十一世孙,南宋时自武林(杭州)迁到暨阳紫岩蔡隍,后裔分为里蔡、外蔡两派。
上海崇明蔡氏:清道光二十七年(公元1847年)蔡信孚等辑《崇明蔡氏家乘》云:始迁祖蔡子旺,南宋理宗时奉命主司天赐盐场。携家自洞庭林屋迁崇明。
湖南新化蔡氏:清嘉庆间《新化蔡氏复修族谱》称:始祖蔡源,世居汝南,宋建炎中南迁,以出守江右而家于吉安(今属江西)。